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工作总结

2006年工作打算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5-21 字体:[ ]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做好2006年的海洋与渔业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对“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完成至关重要。

  2006年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统揽,以海洋经济强市和现代渔业建设为目标,围绕渔业发展、渔民增收、渔区和谐,坚持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发展理念,实施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战略,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江海特色的南通现代海洋与渔业体系,为沿海开发和社会主义新渔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主要目标是:实现水产品总产量70万吨,其中海洋捕捞产量32万吨,海水养殖产量22万吨,内陆水产品产量16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30亿元,渔业增加值80亿元。新增用海项目确权发证率达100%,海域使用金应收尽收;基本完成县际海域勘界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1.以海洋渔业为重点,实现“海上南通”建设新突破。沿海开发是我市全面腾飞的战略平台,伴随着“十一五”的到来,市委市政府将新一轮沿海开发提到了全市发展的突出位置和重要日程,把建设大海港作为南通新世纪发展的重大战略支点来抓,并制订了沿海开发三个“2500亿”的宏伟目标。为呼应南通海洋经济的发展大潮,确保“十一五”的良好开局和首战必胜,我们将紧紧围绕“十一五”期末“三个2500亿”的发展目标,抓住沿海开发的历史性机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全市海洋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海洋渔业。一是努力稳定海洋捕捞生产。在继续做好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压缩捕捞强度、保护渔业资源的同时,把全市的海洋捕捞渔船保持在与南通沿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相适应的水平上。加强海洋捕捞内部结构调整和生产作业形式的调整,鼓励发展流刺网、横杆拖虾等高效作业,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稳定海洋捕捞规模和产量,提高海洋捕捞效益,增加捕捞渔民收入,促进渔区的繁荣和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海水养殖生产。积极推广海水虾蟹贝综合养殖、浅海贝类底播,积极探索浅海贝类吊养、网箱养殖以及工厂化鱼类和海珍品养殖,形成特色优势海产品养殖产业带,重点实施100万亩浅海养殖、100万亩连陆滩涂和海水池塘养殖、100万亩辐射沙洲养殖、100万平方米设施渔业养殖等4个“百万工程”建设,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区域特色明显的产业带,推动海水养殖上新的层次、新的台阶。三是突出发展水产品加工,确立水产品加工在渔业结构调整和渔业增效中的核心地位。在扩大加工能力的同时,突破精深加工,开发高档、优质、高效产品,推动水产品上档次、上规模。四是大力发展现代城郊型观赏休闲渔业。充分利用我市在金鱼品种、养殖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把我市建成集观赏鱼养殖、品种开发、中转和出口的中心。充分发挥我市休闲渔业起步早、起点高的优势,科学规划,综合开发,错位经营,提高休闲渔业的品位,实行品牌战略,提高休闲渔业的盈利能力。五是大力培植龙头企业。按照集中力量、重点扶持的原则,继续加大渔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增强龙头企业在渔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形式,让更多的渔农民从“龙型经济”的发展中得到实惠。在继续壮大中洋、海达、兰波、双林、国安等一批现有龙头企业的同时,力争培育出一批新的养殖、加工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六是大力发展外向型渔业。充分利用紫菜突破日本贸易壁垒的有利时机,努力扩大紫菜的出口。继续巩固和提高鳗鱼、文蛤等产品出口的同时,切实加强出口创汇基地建设,增加出口创汇产品的品种,优化结构,提高出口创汇产品的附加值。全力服务沿海开发。服务海洋经济发展是海洋管理工作的宗旨和出发点,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是海洋管理工作的落脚点。随着我市“海上南通”战略的实施,吕四港、洋口港开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众多客商的关注。为更好地适应我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编制好全市海域利用总体规划,通过规划的制定,指导各种海洋开发活动,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提高开发的整体和综合效益。另一方面继续加大服务力度,积极参与、主动介入重大涉海项目的规划、设计、论证和报批,为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为项目单位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

  2.以小康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实现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新突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渔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局的高度,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民富、村美、风气好”的要求,充分发挥渔业经济的比较效益优势,加快渔业经济发展,奠定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根据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依托我市两个中心渔港建设的优势,加强渔港和渔港经济区建设。同时将以渔港和渔港经济区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发挥渔港经济区的集聚功能,大力发展渔区二、三产业,推进渔业产业化、渔民非渔化、渔村城镇化,促进渔区经济进一步繁荣,为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以点带面,抓好示范,在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相对集中,努力使渔区特别是沿海渔区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和样板。到“十一五”期末,所有专业渔业村全部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的目标。

  3.以养殖用海管理为重点,实现海域使用管理新突破。一是深化海域管理四级网络建设,健全养殖用海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乡镇、村海洋管理办公室、海域管理协管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明确职责,让其真正参与到海洋管理实践工作中来。二是规范养殖用海审批行为。依法对海域承包问题作一次全面清理,积极落实将海域使用权确定给用海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规定。严格禁止乡镇直接发包海域,对已领取海域使用权证的村委会或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的养殖用海,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将海域确权给养殖用海的自然人或法人,确保用海者的合法权益。优先安排本地渔民尤其是转产转业渔民的养殖用海,避免渔民只能通过向养殖大户或企业承包、并缴纳高于海域使用金数倍承包费才能获得海域的现象发生,严格控制“海主”现象,严厉打击“海主”违法用海行为。三是认真贯彻落实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我们将严格按照上级规定标准征收,杜绝擅自提高征收标准或擅自减缴与免缴现象的发生。四是进一步修订、完善海洋功能区划,划定养殖用海区域。为有效化解养殖与捕捞、渔业同其他行业用海之间的矛盾,我们将进一步划清养殖用海区域与传统捕捞作业区、渔民传统赶海区的界线,并进行科学布局,实现渔业水域的合理、有序利用。四是加强“百县示范”活动的组织领导。根据国家《百县示范活动实施意见》的要求,编制具体实施方案,探索建立养殖用海管理的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和规范养殖用海管理,促进海洋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4.以实施“放心鱼”工程为重点,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新突破。继续大力实施水产品无公害行动计划。加大无公害水产品产地和无公害水产品申报认证力度,不断提高无公害产品和基地在全市渔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抓好新申报产地和产品检测服务工作,通过优质的服务,逐步扩大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同时抓好已认定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及已认定无公害水产品的监督检查,加强渔业投入品的专项治理,从源头抓好水产品质量。继续实施“放心水产品”工程,对重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以及超市等进行水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检测、监控,做好水产品质量的跟踪,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积极开展渔业标准化工作。以种质、苗种等生产投入品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为重点,加强渔业标准的制修订和发布工作,并加强标准的示范、推广、宣传和培训工作,逐步建立渔业标准化生产体系。继续加强渔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实施稻田生态养殖和梭子蟹、脊尾白虾综合混养2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为重点,切实加强各级标准化示范区的管理。

  5.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实现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新突破。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积极引导企业特别是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研究开发的主体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支持企业通过整合科技力量,建立研发机构,加强重点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海洋与渔业竞争力。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体制环境。重视发现和培养人才,特别是中青年科技人才,打破论资排辈的陈规陋习,鼓励年轻人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超越,让更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三是加强海洋渔业科技项目建设。重点将围绕水产良种选育、水产病害防治、高效养殖、海洋环境监测、海洋保健品加工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海洋渔业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在若干科技领域有所突破。继续实施好908专项,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基础数据的全面有效更新,为我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管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四是加强渔业科技服务。继续组织实施“百村万人”培训工程,采用科技讲座、现场指导、热线咨询、实地指导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对渔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服务,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有知识、有技能的新型渔农民。继续深入开展党员服务队活动,建立“渔技人员直接到村、技术要领直接到户”新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充分利用“渔技110”服务平台,发挥病害测报网、手机信息网的作用,及时向渔民、企业、消费者提供市场、政策与质量、技术等信息。

  6.以建设海洋生态预警预报机制为重点,实现海洋防灾减灾新突破。一是健全监测体系。继续加强与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吕四海洋站的共建工作,整合国家机构与地方机构的资源和优势。初步构建覆盖全市沿海,由市海环中心、吕四海洋站、沿海乡镇特聘海洋环境监督员组成的海洋环境三级监测网络。二是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以国家级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为重点,加大对入海排污口、重点增养殖区、近岸海域的监测。合理调整监测指标和频率,将监测重点放在对紫菜、文蛤等养殖影响较大的以及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指标上,同时加强重大涉海建设工程的实施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监测工作。三是提高海洋生态环境预警的质量。逐步建立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多参数综合评价系统,确定科学合理的海洋生态环境预警戒值和预警等级标准,准确发布有关污染的警报和预报,提高海洋生态环境预警的质量,提高预警服务水平。四是提高预警发布的规范化程度。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管理规定和有关规章制度,实现监测信息的统一发布,提高预警机制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水平。五是加快建立应急反应机制。针对海洋污染、海洋赤潮、海水养殖病害等各种不同情况,建立健全各类应急处置预案。尽快组建一支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业化应急处置队伍,装备必要的现代化设备,加强人员技能训练,提高突发性海洋污染和海洋灾害的处置能力。

  7.以创建全国文明执法窗口单位和海监先进示范支队为重点,实现执法管理水平新突破。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执法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巩固扩大创建全国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海监执法先进示范支队成果,树立良好的海监渔政执法队伍新形象。二是创新管理机制。整合省、市、县各级执法力量,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执法机制。深入开展共建活动,推进海监渔政支队与武警南通市支队的共建工作,实行准军事化的管理,实现执法资源共享、警力共享。三是突出海监渔政工作重点。渔政工作以长江禁渔、伏休管理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为重点,加大对非法无证捕捞、跨界侵渔等渔业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同时力争在渔业水域环境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打击假劣水产苗种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海监执法将全面推进海域使用特别是养殖用海使用情况的执法检查,维护涉海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切实抓好渔船废旧电池的回收工作,争取将此项工作在全国做出影响;加快海门蛎蚜山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申报与建设工作,使这一国内唯一、世界罕见的独特资源得到应有的保护。

  8.以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为重点,实现渔业安全管理新突破。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以及业主在渔业安全生产中各种职责,包括投入、管理和责任追究等。切实加强渔船管理,严格禁止安全设施配备不到位、船员配备不达标的渔船出海,强化和完善渔船进出港签证制度。加大对“三证”和“三证不齐”渔船的打击力度,维护良好的渔业生产秩序。规范渔业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用标准化的理念来抓渔业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确保各项法律、规章制度能够落到实处。进一步查找隐患,强化整改,落实措施,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做好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渔民综合素质。加强对业主和渔民的宣传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严禁冒险蛮干。加强与安监、农机、边防、闸管等部门的合作,建立联合执法机制,齐抓共管,切实形成合力。优化服务,为渔业安全生产创造良好条件。通过“海洋气象实时显示屏”、手机信息网,将气象、潮汐、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及时发送到港口、渔民和滩涂养殖户。进一步加强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针对海洋捕捞、海水养殖等不同行业和地区的特点,针对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继续组织开展海洋渔业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做到不留死角、盲区。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实行动态检查、跟踪督查,对安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落实责任,坚决整改,防患于未然。

  9.以推进工作作风和职能转变为重点,实现海洋与渔业发展环境新突破。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强学习型和创新型系统建设。各级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要将学习和创新作为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当前,要把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任务,用五中全会精神统一全系统思想认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加快知识更新。根据现阶段工作的实际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加强对现有科技人员,特别是高层次科技人员的锻炼和培养,提高科技水平。二是加强渔业政策性研究工作,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各级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在海洋综合管理和渔业行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统筹考虑和正确处理加强管理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切实发挥好职能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2006年要继续加强调研工作,针对渔业发展中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开展课题研究,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提高各级渔业管理部门驾驭渔业发展大局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海洋与渔业系统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渔业和渔区形势的科学判断能力,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渔业和渔区经济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对促进新时期渔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区的推动能力。三是努力为渔民做好事办实事,提高维护和保障渔民权益的水平。要加强全系统工作人员思想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主动关注渔民生产生活,不断强化为民服务意识,从广大渔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帮助渔民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006年重点要研究影响渔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渔业社会保障制度、渔业政策性保险、水域滩涂占用补偿机制、减轻渔民负担、渔业安全生产和渔业柴油补贴等方面的问题,争取有所突破。各地要在伏休、春禁期间渔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基础上,完善措施,加强支持,扩大范围,推动渔民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要积极探索完善水域滩涂使用制度,协助政府及时妥善处理渔业水域滩涂使用纠纷,维护渔民权益,化解渔区社会矛盾。要高度重视渔业税费改革的政策研究,深化和扩大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切实减轻渔民负担。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机遇难得,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意义深远。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发扬“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南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争先进位,为南通海洋与渔业经济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实现“十一五”首战必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