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服务 > 信息简报

2018年第七期推广信息

来源: 推广站 发布时间:2018-07-19 字体:[ ]

☆行业动态☆

海安市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

依据《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江苏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规范》,加强科学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安全,促进渔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维护生态平衡。7月11~12日海安市农委组织渔政、财审、监察等部门,开展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

针对我市水生生物资源状况,结合水域生态环境特点,根据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实施方案,今年放流增殖的品种为鲢鱼、鳙鱼、草鱼、鳊鱼、河蟹等,放流河蟹苗种48万尾,四大家鱼苗种402万尾。

通过多年来的持续增殖放流工作,我市的水域生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变,河道中鱼多了、水清了、天蓝了、环境美了、空气新了、精神爽了、把咱们大美海安打造成了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为把这次好事做好,实事做实。今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依法采购,公开招标,按照海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规范,遴选专家,科学评估,由市公管中心通过谈判确定了供货单位。二是规范放流范围,确保增殖效果,放流的区域以市一二级河道为主,兼顾市级景观河道的资源改善,规避养殖区、闸内圩区,放流地点由区镇推荐上报,农委研究确认。三是强化监管,当场验收,现场监放,市农委组织了财审科、监察室、渔政执法大队、渔民群众等15人参加,市第13纪检组组长李澄参加监放了本次放流活动。四是与三清工程、环境整治工程结合起来,进一步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海安市电视台跟踪报道了本次放流活动。

海安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推广园地☆

高温季节虾蟹池防飘草

进入高温季节,虾蟹池种植的水草因水肥、蓝藻、底毒、水深、药毒、草老、浑水、杂鱼等原因半株或整株大量飘浮在水面上,会影响虾蟹的品质、导致虾蟹脱壳不遂、浮头上草、暴发蓝藻,严重时疾病快速传播、引起高死亡率等。

为此,要及时采取一些措施:

1、勤割草头,割草头后及时补施根肥;

2、增加底部溶氧;增加透明度;

3、当水中出现蓝藻颗粒,有蓝藻水华时,用含铜制剂处理,严重时用蓝藻分解酶类制剂分解;

4、及时扑杀过多的杂鱼;保持适当水位和合理的透明度等。

通州区水产技术指导站

做好高温天气的水质管理

目前已进入高温季节,也是鱼的最佳生长期,在这期间除了要保证鱼吃饱、吃好外,管好水非常重要。俗话说得好,“养好一塘水,就是养好一塘鱼”。但什么样的水才算是好水?根据多名养殖户的经验介绍,归纳如下:

1、水色呈黄绿色且清爽,该颜色表示水色浓淡适中,水体中的藻类以硅藻为主,绿藻、裸藻次之,为好水。

2、水色呈草绿色且清爽,该颜色表示水色较浓,水体中的藻类以绿藻、裸藻为主,为好水。3、水色呈油绿色,在施用有机肥的水体中该种水色较为常见,该颜色表示水质肥瘦程度适中。水体中的藻类主要是硅藻、绿藻、甲藻、蓝藻,且数量比较均衡,为好水。

4、水色呈茶褐色,在施用有机肥的水体中该种水色较为常见,该颜色表示水质肥瘦程度适中。这种水色的水体中腐殖质浓度较大,水体中的藻类以硅藻、隐藻为主,裸、绿藻、甲藻次之,为好水。

以上四种水色水质肥度适中,水中溶氧量高,鱼摄食量大,能量转换快,鱼病害少,生长速度快,是养殖户所追求的效果。

水质管理若有一时疏忽,水质容易发生变化,如:

1、水色呈蓝绿、灰绿而浑浊,夏季高温时,常在池塘下风口水表出现灰黄绿色浮膜,该颜色表示水体的水质老化,水体中的藻类以蓝藻为主,而且数量占绝对优势。这种水质为坏水。

2、水色呈灰黄、橙黄而浑浊,在水表有同样颜色的浮膜,该颜色表示水体的水质过浓,水质恶化,水体中的藻类以蓝藻为主,且已开始大量死亡。这种水质为坏水。

3、水色呈淡红色且颜色往往浓淡不匀,该颜色表示水体中的水蚤繁殖过多,藻类很少。这种水色的水体溶氧量很低,已发生转水现象,水质较瘦。这种水质为坏水。

4、对于褐色水来说,施肥初期形成的褐色水是好水,中后期从其他水色转变为褐色的水则是坏水。

以上这四种水色均为坏水,有些塘口是慢慢转变的,有些塘口由于用药过度,药害严重造成的,有些是天气突变,特别是天气闷热,下雷阵雨后变化而成的。水色的变化,往往跟随其后的是鱼病的发生,如细菌性疾病、虫害等病害。

防治方法:

1、排去老水,注入新水,加高水位,保持鱼池有足够的水深,并经常加注新水,增加水体溶氧。

2、定期泼洒生石灰,每次每亩用生石灰15公斤左右,生石灰有澄清水质、防止水质老化,增加水体钙质,调节pH的作用,以利于鱼类健康、快速生长。  

3、配置增氧机,增氧机有曝气、增氧的作用。鱼类机体在消化食物时耗氧量最大,因此最好在投喂前开增氧机,这样既增加水中氧气提高摄食量,又能帮助鱼体消化吸收,快速生长。  

海门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养殖技术☆

异育银鲫水花到夏花小片的培育管理

一、水质管理

鱼苗下塘前10天左右要进好水,水位保持在80厘米左右,水位不宜太浅,如果水位过浅水质的稳定性较差容易转水,阳光直射容易导致底泥小气泡溢出不利漂花,进好水后进行水体消毒工作。消毒三天后进行肥水,我们都知道“养鱼先养水”,培育一塘好水对漂花成败显得更为重要。一周左右水色达到褐色或者油绿色,水的透明度维持在20-25厘米左右,说明肥水成功可以投放苗种下塘。

同时应配备增氧机以防止浮头。正常情况下,鱼苗下塘后每7天左右应加注新水10~20厘米,整个培苗过程中要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二、鱼苗放养

在放苗前一天,我们检测水体的常规养殖指标,pH值在8.4-8.8之间,氨氮在0.1以下,亚硝酸盐在0.005以下,说明水质指标符合我们正常漂花要求,再用氧气袋取塘中水样送到育苗基地放进大桶,取8-10尾待出水花放桶中暂养一天,观察一天若无异常反应,保持水花全部成活,第二天就可以拿苗入塘。

放苗时要把装苗氧气袋放在塘里15-30分钟,让袋内外水体温差基本一致,再开袋放进存有开口乐或蛋黄浆的长桶进行下塘前的开口吃食2-3分钟,喂食后,肉眼可见鱼苗摄食的食物充塞在肠管内,10万尾水花每天投喂250g开口乐,冲水驯化处投喂,每天3-5次,连续4-6天,逐渐加量。

放养密度以出塘规格和池塘等条件而定。如果培育3~4厘米的夏花,每亩可放水花10~15万尾;如培育10-20尾每斤的鱼种,则每亩放2~3万尾;如培育3-5尾每斤的大规格鱼种,则每亩放0.5~1万尾。

三、饵料投喂

育苗培育的关键是浮游动物的繁殖,适口的浮游生物对初下塘的水花很重要,要保证鱼苗正常的摄食需求。鱼苗下塘时,它们主要摄食轮虫,塘中轮虫的多少直接影响水花的成活率和以后夏花及斤两鱼种的出塘率。因此必须在轮虫数量最多时适时下塘,塘中轮虫颜色呈乳白色,如果颜色呈褐色说明虫已经老口。在放苗一周左右投喂豆浆,水花放养密度10-15万为例,每天喂豆浆4遍,每天每亩用黄豆2-3斤,打浆沿塘四周泼洒,具体使用量还要参考塘中水色和鱼的吃食情况而定。一周后可以使用鲫鱼全价配合饲料打浆投喂,投喂量在每亩1-2斤饲料。三周后夏花小片培育成功可以出售或分塘饲养。

四、疾病防控

水花下塘一周进新水10厘米后,进行第一次常规虫害防治,主要是容易感染车轮虫病,使用5:2的硫酸铜和硫酸盐铁合剂,用量0.5PPM浓度全塘均匀泼洒。第二次进水后主要防治指环虫病,使用鱼用晶体敌百虫,用量0.5PPM密度全塘均匀泼洒。第三次进水后主要消毒水体和防治烂鳃,使用通威菌毒宁每亩米300ml。

五、日常管理

每日巡塘在早、中、晚不少于三次,观察鱼苗的摄食和活动情况,在水花下塘一周内,如果需要要开机增氧,防治产生气泡病。及时观察水色的变化,如果有转水迹象要及时加注新水和补肥。每天做好塘口养殖日志,及时检查需要进水和预防用药日期。

☆病害防治☆

预防对虾白斑病的建议

近两年,江苏省多地频发对虾白斑病毒病,启东市也发生了数次白斑病毒病疫情。白斑病病程急,一般虾池发病后几天内即可导致全池虾死亡,因此,在发病前做好预防控制,才能够从根本上减少对虾白斑病对养殖户带来的损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对虾白斑病的预防:

1.在放苗前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

2.选用无病毒感染的健康苗种,并控制放养密度;

3.科学投喂优质饲料,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稳定VC等用以增强免疫力;

4.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改良底质,常用增氧设备,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

5.加强巡塘,多观察,发现水质异常或者虾群活动异常,及时联系乡镇渔技员或市渔业技术推广站。

启东市渔业技术推广站

鱼类应激性出血症的防控措施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高度集约化发展,养殖鱼类面临越来越多的应激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上发生了一种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鱼类应激性疾病,给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该病主要表现为:当养殖鱼类受到应激因子(如拉网捕捞、天气突变和长途运输等)刺激时即可突然、快速地发生全身性体表和鳃出血而大批死亡。

鱼类应激性出血症的病因比较复杂,防治困难,经病理研究分析,该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

一、发病特点

1、发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高峰期为7-10月份,以盛夏酷暑发病最严重;水温在25℃以上多发生,28-32℃发病最严重,20℃以下很少发生;发生应激性出血的鱼在水温逐渐降低的情况下,其症状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2、各种养殖鱼均可发生。但以白鲢、鲤鱼最突出,其次是草鱼、鲫鱼、花鲢。从鱼种到成鱼阶段均可发生,但一般成鱼发生率高。

3、此病多发生在以投喂蛋白质和能量等营养含量高的饲料为主的养殖中。且在有应激因子刺激下发病,如鱼的分池、转池、转箱及销售时的捕捞和长途运输等。

4、此病多见于高密度养殖的池塘和网箱中。而密度较稀、饲料品质较低、粗纤维含量较高的养殖条件下很少发生。尤其是超量投喂添加了生长激素的饲料后,发病率增高,且病情会更加严重。

5、同一地区的鱼塘或同一水体的网箱中,投喂几种不同厂家生产的饲料,或投喂同一厂家的饲料,只有一部分鱼发病,而另一些却不发病。

6、发病鱼普遍比不患病的鱼长得快。即使在同一发病鱼池或网箱中,长得较快、体态肥大的鱼患病严重,而个体瘦小的鱼患病较轻,甚至不患病。

7、对病鱼使用抗菌素治疗无效或效果很差。使用维生素C、E等有一定疗效,但不理想。

8、发病突然。在发病前鱼体无异常现象,而当鱼在受到应激因子的刺激时,往往在几分钟、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即出现症状,并且很快死亡,表现鱼的抗应激能力极差。

二、症状表现

发病前鱼无明显症状,活动正常,但当其受到应激因子如捕捞拉网、水质不良、水温突变、长途运输等刺激时,鱼体则表现为非常敏感,极度不安,跳动剧烈,即可突然、快速地发生全身体表充血和出血而大批死亡。

有时在受到应激因子时几十秒到几分钟内鱼体腹部、头部、嘴角、鳃盖、鳃丝、鳍条基部就显著充血发红和出血,严重者鳃丝出血严重,有大量的鲜血从鳃盖下涌出而染红水体。

病鱼特别不耐长途运输,大部分在运输过程中死亡,即使未死亡者,也表现为生命垂危,全身变为桃红色,鱼体发硬,最终死亡或失去商品价值。

病鱼体表粘液分泌减少,手摸有粗糙感;肌肉水分增多,体表有浮肿感;肛门轻度红肿,肠道轻度充血;肝脏肿大,质地变脆;胆囊扩张,胆汁充盈;脾淤血肿大,呈紫黑色;心脏轻度扩大,颜色变淡;腹腔内积有多少不等的淡腹水。

三、防控措施

1、配合饲料配方要营养均衡。在设计饲料配方时要注意营养平衡,必须考虑能量和粗蛋白的标准,使其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在鱼类不同生长期投喂不同配比的饲料,尤其是蛋白质含量要恰到好处,比例适当。不使用喹乙醇类的生长激素。

2、适当搭配投喂天然饵料或其它饲料。如草鱼加喂饲草,青鱼、鲤鱼加喂田螺等。

3、不要滥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宜选用刺激性小、作用效果好、适应范围广的药物,如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溴氯海因及中草药制剂、生物制剂,以避免鱼体长期受刺激,致使应激能力差。

4、尽量避开高温时期捕捞、运输。捕捞、运输时动作要缓、轻,采用柔软网具和运输工具。

5、天气突变时,做好鱼池的水质调节和增氧、降温安排,做到早预测,早防范。

6、放养密度不宜过大,采用生态养殖方式,改善鱼类生存生长的环境,提高鱼类抗应激能力。

7、加强饲养管理,改善水质,保持水质的清新,据报道定期用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既有改善水质的作用,又有增强鱼体抗应激的能力。

8、如果近期内要进行分箱、转池、捕捞运输等工作时应提前投喂一段时间的抗应激药物,如适当加大胆碱、泛酸、烟酸、琥珀酸钠、中药黄芪、刺五加等以增强鱼体的抗应激能力。

9、发病后,除立即改善、适应鱼的生存环境后,施用抗应激类和治疗出血病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