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服务 > 信息简报

2017年第七期推广信息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7-06 字体:[ ]

☆行业动态☆

市推广站参看池塘工业化项目施工情况

621日、22日,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倪建忠站长一行三人,分别到如皋市东陈镇和海安县墩头镇池塘工业化项目实施点查看项目施工情况,实地指导养殖系统建设。针对东陈镇实施点存在的风机功率低、洗污泵和投饵机安装不合理等问题,倪站长要求采用大功率气泵和变频设备,改进吸污泵和投饵机设置,进一步发挥吸污泵有效吸污和投饵机长距离直线投饵的作用。针对墩头镇实施点规划设计不合理、施工进度缓慢等问题,倪站长提出了合理的规划设计建议,并要求进一步加快施工进度,确保7月中旬完成施工,不影响今年的养殖生产。2017年,我市新增池塘工业化项目实施点6家,新建设养殖系统13600平方米,目前各实施点施工已进入尾声,7月中下旬可以进行苗种放养。

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

通州区借助“夏季行动”强势推进渔业科技入户工作

为促进渔业健康发展,实现渔业科技入户年度工作目标。通州区海洋与渔业局多措并举,针对当前渔业生产管理特点,借助“夏季行动”扎实推进指导服务工作。

一、深入开展“夏季行动”,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在养殖集中区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组织参观养殖典型;示范户现身说法;专家、指导员养殖关键期加大入户指导;媒体宣传报道等形式扩大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影响力。

二、引进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结合渔业生产实际和各镇特色,在主推南美白对虾、河蟹、四大家鱼的基础上,引进了罗非鱼、泥鳅、金鱼等新品种,在养殖模式上尝试循环水养殖、网箱养殖,为渔业生产增添活力。

三、省、区专家联动协同做好病害防治。针对夏季病害多发特点,认真做好全区病害测报、预报工作。对一些疑难病例,及时联系省海洋所挂钩专家到现场诊断,为养殖户解决后顾之忧。

四、渔业科技入户与水产品快检形成合力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两项工作互为融合,指导规范使用投入品,做到科学投喂,正确用药。通过药物残留抽检,严厉打击使用违禁药物行为。

南通市通州区水产技术指导站

☆推广园地☆

高温期草鱼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草鱼好养,有草有料就能满足其对食料的要求,因其喜清爽水质、贪食、易生病,要想养好实在不易,特别是在6789月份,天天都是养殖成败的关键所在。现阶段草鱼价高,切勿盲目促长追高上市。

一、关注养鱼水质变化

养殖草鱼的水质要求透明度稍大,要经常保持水质的清新和卫生。要求保证池水“肥、活、嫩、爽”,通过定期添加新水、施用微生态制剂,增加水体活力、提高溶解氧量,保持肥水适度,达到草鱼的舒适生长的需求。

二、关注草鱼摄食情况

草鱼以投喂人工栽培的青饲料为主,不足部分投喂精饲料。饲料投喂按“四定”、“四看”原则进行,一般每天投喂不少于2次,投喂量以鱼摄食八成饱为宜。青饲料以白天吃完为好,机械投料以鱼摄食强度减弱为关机时间点,人工定点投喂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严禁迫食。每次的投饲量根据季节、天气、水温和摄食情况及时增减。

三、关注草鱼老病新病预防与控制

草鱼病原性病害有烂鳃、肠炎、赤皮、出血病等,并常常引起并发症,预防不及时会出现较高的病死率,故应采外消内服的方法进行预防。一般情况下,只要使用有效的药物,使用药物浓度适当,预防与治疗的效果会比较理想。近年来,由于养殖农户使用单一饲料以及所谓的“全价饲料”、并随意加大投饵率,养殖草鱼出现了肝胆综合症、应激性出血等与营养性疾病有关联的疾病,一旦出现类似的病例,治疗的效果均不明显,只有在饲养管理的过程中有预防与控制的潜意识,防病才会有效。

海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池塘长期不清整危害多

长期用于养殖的池塘不清淤,使底质恶化,会对养殖鱼类造成多种危害。

一是导致“氧债”增加。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残饵粪便、死亡的藻类等都会沉积在池塘底部,池塘有机物含量远远高于水中溶解的有机物。淤泥过多的池底氧化分解消耗掉底层本来不多的氧气,造成底部缺氧。在缺氧条件下,嫌气性细菌大量繁殖,有机物质开始发酵,产生很多还原性中间产物,这些物质易与氧结合,从而消耗水中的氧气,直至全部被氧化后,水中溶氧才开始升高。鉴于此要增加底部的溶氧必须降低这些耗氧的还原性物质,即人们常说的“氧债”。氧债越高,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就越有威胁。氧债的存在是缺氧,水质恶化的根本原因。

二是水体中有毒物质大大增加。在淤泥较多的池塘中,嫌气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池塘底部的有机物质而产生大量有毒的中间产物,如氨、硫化氢等。这些物质大都对水产养殖动物有着很大的毒害作用。

三是酸碱度失衡。在淤泥较多的池塘中,淤泥中有机物在嫌气和厌气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发酵产生各种有机酸,使底质和水质酸化,pH明显下降。水产养殖动物对生活水域的酸、碱有一定的适宜范围,过酸或过碱的水均能刺激鳃和皮肤的感觉神经末稍,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导致养殖动物从水中摄氧能力减弱。当pH值超过其适宜范围时会影响养殖动物的呼吸,造成新陈代谢下降、生长发育停滞等一系列异常变化。因此,pH值超过一定范围,即使在富氧水域里也会出现缺氧症状。在有些养殖池塘中,底部酸化程度非常严重,已成为健康养殖的障碍。

四是养殖动物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疾病。养殖水体及养殖动物体内外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致病微生物,这些致病微生物中多数为条件致病菌,其致病力随着环境不良因素的增加而增强。当底质恶化、有害菌就会大量繁殖,水中有害菌的数量达一定量时,养殖动物容易发病。为此,每年定期对养殖池塘进行清整,是实行健康养殖、防病除害的首要工作。

启东市渔业技术推广站

☆养殖技术☆

罗氏沼虾的成虾养殖技术要点

一、池塘单养

池塘单养是目前采用较多的养虾模式,亩产高的同时技术要求也高,其主要技术措施有:

1、虾池建造:养虾池应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饵料来源丰富、交通和供电便利的地方。每只虾池面积以35亩为宜,水深1.5 m左右,池子呈长方形,东西走向,坡比1:2.5,池底平坦并向排水口一侧略有倾斜,便于排干池水,池子要求不渗漏。虾池的建设规模可视经济状况、养虾数量、饲养管理水平以及场地自然条件决定。要建设好完善的进排水系统,确保旱涝保收。塘边保持有一定的水草,利于栖息隐蔽和遮阴,又能减少相互残杀。

2、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做好虾池的清塘消毒。新开虾塘须暴晒23天后再进水;老虾塘需清除过多的淤泥,整好池埂池坡,检查渗漏情况。新老虾池都要严格消毒,并严防野杂鱼和敌害残留在池中。其次是培肥水质,清塘后1015天,药性消失即可进水。同时每亩施有机肥7080 kg,用以培养浮游动物,经过710天后,水色转深,池中有大量浮游生物出现,即可放养虾种。

3、虾种放养:虾种放养密度视虾池条件、所具备的技术基础以及成虾所需达到的亩产计划而定。如计划亩产75 kg以上,则每亩可放规格34 cm的虾种0.81万尾,或放淡化虾苗1.21.5万尾;若计划亩产在75 kg以下的,每亩可放规格34 cm虾种0.60.8万尾,或放经过淡化的虾苗0.81.2万尾。

4、饵料投喂:在池养条件下应以人工投喂为主,饵料的主要种类有螺蚬、贝肉 、蚯蚓、鲜鱼肉等动物饵料,花生、麦粉等谷物饵料和切碎的新鲜蔬菜等植物饵料。由于罗氏沼虾对饵料的要求较高,幼虾饲养期饵料蛋白量要求为35%40%,成虾期饵料蛋白量为25%30%。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最好能制成大小适口,配方科学的颗粒饵料投喂。虾料的投喂要做到定质、定量、定点、定时,日投喂量约相当于虾体重的5%7%,但要根据虾体重的变化来确定。上午投喂量占全日饵量的30%、上午占全日饵量的70%

5、追肥:为保证天然饵料的形成,要定期泼施肥料,使水质具有一定的肥度;一般每半个月施1次猪粪肥,每亩75100 kg,使浮游生物繁殖,补充人工饵料不足。

6、隐蔽物设置:罗氏沼虾在生长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蜕皮。正常情况下,每710天蜕皮1次,体重也随之增加。由于刚蜕皮的虾活动能力很弱,易于被其它饥饿的虾残食,所以在虾池中投放一些树枝,种植一些水草,作为栖息、隐蔽和蜕皮的场所,这样可有效提高成活率。

7、水质管理:虾池早期以浅水为好,水深一般为70 cm左右,虾种放养15天后,逐渐添加新水;2个月后,池水可加深到1.5 m。若发现虾活动迟钝,摄食量少,应及时向池中补充新水,严防缺氧引起死亡。

二、池塘虾鱼混养

这种模式又分罗氏沼虾与成鱼混养和罗氏沼虾与鱼种混养两种常见形式,一般亩产成虾5075 kg,产鱼100200 kg

1、池塘选择:与成鱼混养,虾种规格34 cm,放养密度每亩20004000尾,先放鱼种,后放虾种。与鱼种混养,先放虾种,虾种放养密度60008000尾,待幼虾适应新的池塘环境后再放养鱼种,以提高虾种的成活率。

2、饲养管理:其方法可参照单养罗氏沼虾的方法进行。饵料投喂应先满足虾的需要后再投喂鱼的饵料。发生鱼病需要进行治疗时,应充分考虑到虾对药物的承受能力。在水质管理上,也应考虑到虾对溶解痒要求较高的特性,经常添加新水或换水,控制池水肥度,保证对溶解痒的需求。

☆病害防治☆

鱼病的正确诊断及其诊断方法

69月是水产养殖的黄金季节,也是病害的高发季节。鱼类生活在水中,它们的活动摄食等情况不宜看清,一旦生了病要正确诊断和治疗也有一定的困难。为减少错用药引起的死鱼损失,在防治鱼病时,一定要正确诊断鱼病进行确诊,下面介绍几种诊断方法。

1、肉眼检查法:由表及里用眼睛直接从鱼体患病部位找出病原体或初步诊断出患病原。

主要观察鱼体颜色及各部位有无充血、发炎、溃烂、粗糙、畸形、变色、粘液量和大型寄生虫如锚头蚤等。或根据病鱼的症状来判断如病毒细菌引起的鱼病。检查的步骤:先检查体表(头部、眼睛、口腔、鳍、鳞片),再检查鳃部,最后检查内脏器官(肝、肠、鰾、性腺等),对于有疑点的部位取少量组织或粘液压片用显微镜检查。

2、显微镜检查法:肉眼不能看清的小型寄生虫需要用显微镜放大检查,有时并发几种疾病,究竟哪一种为主,也需要显微镜检查加以判断。体表和鳃部是鱼类发病的主要部位。一般作为显微镜检查的重点。用于检查的病鱼,一个鱼池至少要有35尾,最好是即将死亡的或刚死不久的鱼。用镊子刮取其皮肤、鳍、鳃部等外部器官的粘液,要加入纯净水,盖上盖玻片,稍稍压平。先低倍镜检查,观察不清楚时再逐步调用高倍镜。记下观察到的寄生虫的种类及数量。每一检查的部位均需要制23片。刚开始接触鱼病时,不了解鱼病与寄生虫的关系,寄生虫少量存在对鱼的健康并不会带来很大影响,只有当寄生虫达到一定数量时才会生病、死亡。如车轮虫、斜管虫等小型寄生虫在中倍镜下检查,平均每一个视野有数十个以上,才会引起鱼病。

3、水质分析:在上述两种方法检查不出病因的情况下,应考虑水中是否存在有毒物质,需要对水进行化验,内容包括水温、溶解氧、氨氮、硫化氢、酸碱度及亚硝酸盐等。还要检查水源及周围有无农田施肥等情况。除此还要测定养殖水域的面积、水深、底质情况、拉网、有无敌害生物及有无水产动物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周围有无水产动物寄生虫的终末寄主等。

4、现场检查:引起鱼病的原因很复杂,单纯检查鱼体不一定能找到真正的病因,如同医生一样,还需结合“问诊”。“问诊”应包括三方面:(1)养殖的品种、苗种来源、规格大小、健康状况和放养密度等。(2)池塘消毒以及日常防病所使用的药物和使用方法及投饵和施肥的种类、频率、饲料质量等。(3)发病养殖池中鱼的活动情况如游动、摄食等。发病过程中采取过的措施。包括患病种类、发病时间、病症与病情死亡时间、采取的措施与效果等。

通过这些依据和方法,确诊了病情后,就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有针对性地治疗。有时在同一养殖水体中同时出现几种病,即通常所说的并发症。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发病的具体情况,首先对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使用药物,使该种病痊愈或好转后,再针对其余的疾病进行用药。因为在治疗不同疾病的药物中,不仅有他们的理化性质,同时也有对鱼体的不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