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服务 > 信息简报

2016年第九期推广信息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9-09 字体:[ ]

行业动态

推广站举办水产养殖技术病害及水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

市为进一步做好水生动物重大疫病监控、病害防治、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我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水平,830日,市推广站在事业单位大院五楼会议室举办了水产养殖技术病害及水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各县(市、区)水产推广站技术人员、科技入户指导员及养殖户等5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此次培训邀请了省淡水研究所薛晖研究员和省海洋研究所万夕和研究员分别就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安全用药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进行授课。两位专家重点介绍了常见养殖品种的发病原因及辨别处理办法,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意义、兽药管理条例、农业部批准的水产养殖用兽药品种及真假兽药的甄别办法。通过此次培训,渔技员及养殖户更全面的掌握了病害防治方法,学习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水生动物疫病工作水平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

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

如皋邀请省级专家进行专题技术培训

近两年来, 如皋从事南美白对虾、龙虾养殖的示范户逐年增多,针对这一情况,日前,如皋市水产站利用召开科技入户推进会的机会,邀请省淡水研究所研究员唐建清、省水产学会秘书长韩飞研究员、省海水研究所博士万夕和研究员等专家对指导员及示范户代表进行技术培训。

首先,省海水研究所万夕和博士就南美白对虾的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当前对虾养殖失利的几大原因及养殖管理中易出现的问题,并就如何更好地养殖南美对虾提出十二点、三十六字建议,即池清塘、选好苗、控疫情、用好料、护好底、勤增氧、防应激、管好水、控准料、慎用药、更模式、用心养

其次,省淡水所唐建清研究员就小龙虾养殖新技术与主要模式进行了培训,着重讲解了池塘提早繁育小龙虾苗种技术冬季大棚培育小龙虾大规格苗种技术养殖池底质改良技术养殖池塘高杆水稻种植技术多种饲料轮喂技术小龙虾的捕捞技术等新技术。最后,省水产学会韩飞研究员就渔业科技入户考核硬指标中的信息编写的技巧进行了讲解。

此次培训中许多新技术、新观点更好地解决当前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广大指导员和示范户代表受益匪浅,专家们的精彩讲课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如皋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推广园地

示范户电话求助 专家上门解难题

日前,如皋市九华镇渔业科技入户指导员接到该镇示范户丛智祥电话,反映该户的四大家鱼暂养塘进水出现鱼死亡,该指导员随即联系镇环保助理孙帮云一同前去塘口实地察看,并邀请如皋市水产站高级工程师陈忠高前来会诊。在实地详细了解情况后,初步诊断为进水的水质存在问题,随即到进水的横港河察看,河水呈暗绿色,陈工告诉示范户是河水富营养,导致水质变化,溶氧降低。该户鱼塘死鱼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引用了富营养、低溶氧的河水所致。针对这种情况,专家建议示范户进水时尽量先试水,在进水口用网袋装鱼试水,如发现鱼异常,要立即停止进水,避免损失发生。

陈高工还就初秋的鱼池科学管理向示范户提出了六点意见:一是加强水质调节。一般10天加(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1/3左右。二是加强科学投喂。一般每天两次,晴天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各一次,正常情况下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5%。三是加强水体消毒和病虫害防治。采取外消内服相结合的方法,做好病虫害防治。四是注重用药安全,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五是加强日常管理。坚持做到巡塘每天两次以上,遇有恶劣天气或闷热天气要及时做好防范工作。六是做好秋季轮捕轮放,合理均衡上市,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如皋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加强防控 保障高温季节水产品安全

高温季节池塘水体温度高,昼夜温差较大,水体上下温差明显,水质变化快,特别是发生持续高温时,养殖鱼类受环境变化影响应激反应加剧,抵抗力下降,极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近日,城南街道组织水产养殖老专家深入示范户、辐射户的塘口实地指导渔业生产,主要强调了在夏季养殖过程中需加强防控 ,保障高温季节水产品安全的问题,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科学投喂,增强鱼体抵抗力。

1、增加投饵机数量扩大投饵面积,避免鱼大量聚集在一处摄食;水深超过2米的池塘要减少投喂时间,一次投喂以20~30分钟为宜。

2、要坚持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投喂,确保饲料质量,补充鱼体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提高鱼体的抵抗力。

3、经常在食场周围采取挂袋、挂篓的方法,使用硫酸铜、漂白粉等消毒杀菌杀虫剂,防止病原菌感染。

二、调控水质,改善养殖环境。

1、定期适量加注新水,一般7~10天加水或换水一次,每次换水不超过25厘米,保持水位在1.5~2米。加注新水时,要避免将底泥冲起。

2、勤开增氧机,促进上下水层的交换或水体循环。每天中午开机2~3小时。

3、每10~15天按每亩30~50斤剂量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改善水质;每10~15天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改善养殖水体的微生物生态环境。施用微生态制剂后,尽量避免施用药物。

三、养殖密度要科学合理。

要根据池塘条件、配套状况和技术水平等来放养鱼种,尽可能稀放,或在高温季节来临前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不要采用全池拉网的方式捕鱼,建议在高温季节采用在食台附件设置抬网捕鱼,捕大放小,不仅减少了养殖容量,增加了资金流动效率,又降低了对鱼体、水质、池塘生态的影响。

养殖技术

秋季培育健壮鱼苗的方法

秋季温度适宜,是培育优良健壮鱼苗的关键时期,这里介绍四种方法:
1
、豆浆培育法。先将黄豆用水泡透,然后边磨边加水,使1千克的黄豆磨成20千克豆浆。豆浆要均匀,一般上午8~9时,下午2~3时投喂。草、青鱼喜在池边浅水处觅食,因此,草青鱼苗池首先要在池四周泼洒一次,然后全池泼洒。开始时每天每亩投喂3~4千克,一周后增加到5~6千克,培育1万尾鱼苗约需10~16千克。

2、肥料培育法。鱼苗下塘前5~7天每亩施青草250~300千克,或腐熟粪肥200~300千克。鱼苗下塘后3~4天施追肥,粪肥每天撒施20~30千克。施肥时还应根据水质情况,灵活掌握用量,培育鲢鳙鱼苗池要求水质较肥,可适当多施。

3、肥料-豆浆混合培育法。首先,要施足基肥培养浮游生物,鱼苗下塘后浮游生物不足时,开始每天每亩增喂豆浆2~3千克。10天后每天每亩增至3~5千克。若水质清瘦,每3~5天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粪肥150千克。

4、草浆培育法。用高速打浆机将旱莲子草、凤眼莲、水浮莲打成草浆,既可以喂鱼,又能增育浮游生物。每日上下午各全池泼洒一次,日投量为50~75千克/亩,培育1万尾夏花鱼种需青草125~200千克。用旱莲子草打浆时需加2%~5%食盐,放置一昼夜后方可投喂。

常见黄颡鱼健康养殖技术要点

黄颡鱼生存温度范围广,最适宜pH值范围为7.0~8.5,适宜溶氧量为3.0mg/L以上。在自然条件下,刚孵化出膜3~5天的鱼仔吸收自身的卵黄作为营养。苗种阶段以轮虫、小型枝角类、水蚯蚓及其他水生虫为饵,人工培育可喂绞碎的小鱼虾及软体动物,也可投饲配合饲料。黄颡鱼人工养殖方式主要有单养和混养两种。

一、单养主要技术要点。选择水质清新,溶氧丰富,进排水方便,面积25亩左右为宜,水深1~2 m的池塘,安装好进排水棚栏及护网。对池塘进行清淤并用生石灰、漂白粉消毒后,每亩放养长3 cm左右的黄颡鱼冬片2500~3000尾,也可搭放斤两花白鲢100~200尾。放养后,投喂新鲜的蚯蚓、蚌肉、小鱼、小虾等动物性饵料,每日投喂量为鱼体重3%~6%。夏秋高温季节每7-10天加换水1次,每次30~40 cm深,保持池水透明度35~40 cm。为防止鱼病发生,放养时须对鱼种进行药物浸洗,一般用10微克高锰酸钾或2%~4%的食盐溶液浸洗鱼种5~10分钟。在饲养期间每15~20天用漂白粉和生石灰全池泼撒一次,每月使用大黄、板蓝根等中药以0.1%~0.4%添加量制成药饵,连喂3~5天,同时要在捞捕、投放、运输中尽量避免损伤鱼体,以防在初春、秋冬低温季节感染水霉病。

 二、混养主要技术要点。在网围、池塘等主养四大家鱼或主养河蟹、对虾、甲鱼等特种水产的水面中,每亩可套放3 cm以上的黄颡鱼种100~200尾。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前提下,每亩可获尾重150~200克的黄颡鱼20~30千克。混养黄颡鱼不仅可减少与主养鱼争食争氧的小杂鱼、虾的数量,提高主养品种产量,还可有效控制养殖品种的锚关鳋等寄生虫性疾病。

病害防治

鱼类气泡病的防治

鱼类气泡病,在鱼苗、鱼种阶段均能发生,尤其对鱼苗危害最大,发病率高达80%以上,是鱼苗培育阶段的主要疾病之一,应重视该病预防。

一、发病原因

(1)鱼池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肥料,生肥在池底分解消耗水中氧气,放出甲烷,硫化氢等小气泡。

(2)鱼池水生植物过于旺盛,经光和作用产出大量氧气而引起氧气过饱和。

(3)鱼苗运输途中,人工送气过多,引起溶解气体过饱和。

4)水中氨气含量过饱和,也会引发此病。

气体进入鱼体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鱼苗误将气泡当食物,直接吞入。二是气体通过鱼体鳃、皮肤、黏膜等处进入血液,当水温陡升,血液里过剩的气体游离积蓄成气泡,引起栓塞致鱼死亡。

二、主要症状

病鱼体表、鳍条及鳃丝上附有许多小气泡,有的肠内含数量较多的白色气泡。鱼体呈无力状游动,随着气泡的增加,体力消耗,鱼体失去平衡,浮于水面,难以下沉,有时作挣扎状时游时停,有时头朝下尾朝上,如不急救,会引起大批死亡。

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发生于春末夏初,鱼苗、鱼种均能发生。鱼越小越敏感,可引起鱼苗大批死亡。

三、预防措施

(1)鱼池不施放未经发酵的肥料

(2)掌握合理的投饵量和施肥量,保持水质新鲜,控制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3)人工孵化用水,不用含气泡多的水体。

(4)鱼苗运输过程中,要注意水源的含氧量,不要进行急剧的充气。

四、治疗方法

(1)发现此病,迅速注入新水,能治愈此病。

(2)水深0.8米,每亩用1ppm~1.5ppm食盐水,均匀泼洒。

(3)鱼苗培育过程中,加工豆浆时,加入适量的食盐,进行投喂。

河蟹“水瘪子”病防控措施

河蟹“水瘪子”病,也叫河蟹“肝胰腺坏死病”,是近年来新发的河蟹流行性病害,其主要的症状是河蟹干胰腺受损、坏死,导致河蟹营养缺乏、易缺氧、抗病害能力差、无法正常脱壳,乃至死亡。该病一旦大规模暴发,很难进行治疗,关键在于日常预防,现将相关预防措施总结如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严把苗种关。目前有证据表明,野生河蟹亲本繁殖的后代患此病的几率较高。因此,在选购亲本时一定要注意,尽量去质量有保障的河蟹育苗场引苗,不要选择野生亲本繁育的扣蟹,而且选择扣蟹时尽量避开水瘪子病高发地区,防止苗种带病。

2、平日加强池塘环境调控。一般塘口水草过密、过早腐烂,水质过浓、增氧设施不勤开的养殖池塘更容易暴发水瘪子病,且一旦暴发,感染率也高。因此平时一定要做好日常环境管理工作,及时处理池塘水草,定期使用杀菌消毒药(可使用氯制剂)进行池塘杀菌消毒,并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还需勤开微孔管道增氧,为河蟹与氨氮分解提供充足氧份。

3、增强河蟹自身体质,提前加强保肝护肝。平日没有发病前就注意保肝护肝的养殖塘,水瘪子病发病几率小,且即使发病,死亡数量也相对较少。因此建议养殖户从5月份起,每隔半个月定期使用保肝护肝剂拌饲料内服,增强河蟹肝脏解毒及营养转化功能。千万别等到肝脏全白、糜烂后再去用药,为时已晚。

4、保证充足营养供给。目前部分养殖户有一个误区:由于患水瘪子病的河蟹躁动不安喜欢乱窜,更容易被地笼网捕到。因此养殖户打样时发现地笼中患水瘪子病比例往往偏高,有时达到80%90%,而塘中实际河蟹患病比例往往大大低于打样中患病比例。有些养殖户觉得河蟹80%90%患病了,饲料吃了也不长,为节省成本就开始停止投喂饲料,这是一个错误的行为。塘中未患病的河蟹因得不到充足饲料供给,体质下降,或者蚕食患病同类,反而使水瘪子病进一步蔓延暴发,导致全塘覆没的恶果。在此建议各位养殖户,不要被打样表象迷惑,即使塘口有水瘪子病发生,也一定要保证池塘内有充足的饲料营养供给,健康的河蟹只有吃到饲料才有足够的能力去抵御疾病。但投饲数量可以根据池塘内河蟹实际吃食情况进行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