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服务 > 信息简报

2016年第六期推广信息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6-06 字体:[ ]

☆行业动态☆

市推广站举办“池塘工程化”培训班

2014、2015年我市承担实施省三新工程项目“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研究与示范”、“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研究与示范”,2016年我市继续申报推广“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研究与示范”项目并获批,为保证该项目在我市有序、稳步实施推广,市推广站在5月17日举办“池塘工程化养殖技术”培训班,市县区相关技术人员、项目实施点负责人共40人参加此次培训。

培训班上,邀请了美国大豆协会上海办事处周恩华经理、盐城市水产站站长易俊陶分别就池塘工程化生态养殖技术、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建设与实践进行授课。两位专家分别从池塘工程化原理、基础建设、养殖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就学员提出的相关问题一一解答。此次培训为我市进一步推广池塘工程化奠定了基础。

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

全国总站领导来启指导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工作

5月20日上午,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孙有恒副站长一行5人来到我市近海镇实地调研指导海水工业化池塘生态养殖工作。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和模式创新,今年利用35亩海水池塘作为净化区新建400平方米工业化流水槽,目前气推设备、拦网设施、集污装置等全部安装到位,5月下旬将投放苗种正式投入运行。

调研组一行一边实地察看,一边仔细询问,认为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新模式是当前养殖节能减排、渔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成果,养殖户一定要实施有成效,基层渔技推广部门要接地气多指导,切实解决养殖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同时也要相互合作好,抓亮点、推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一片、致富一方。

启东市渔业技术推广站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来如调研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现况

5月10-11日如东县海洋与渔业局邀请国家“863”计划项目评审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专家、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尹绍武教授和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硕士生孟庆国副教授来如调研我县南美白对虾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就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重大病害防控技术以及现有鱼类养殖模式与应用技术进行集成创新的课题研究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5月10日,尹教授一行先后到南美白对虾养殖特色村—富盐村、江苏省南通华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南通维尔斯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实地调研和交流,获取了来自生产一线的第一手的数据和信息。5月11日上午,在召开的座谈会上,尹绍武教授和孟庆国教授认真听取了我县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等,专家们一致认为,如东县要把握产业升级契机,转变传统养殖模式,提高如东渔业养殖的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将会更多关注如东渔业发展,借助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产学研系列实践活动等有效形式在人才培养、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动校企合作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智力支持。

如东县渔业技术推广站

☆推广园地☆

河蟹苗池青苔防治方法

随着河蟹养殖面积的增加,对于河蟹苗种的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蟹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年底产量的多少。有一些养殖户开始摸索自己培育蟹苗,方便自己蟹塘使用,同时确保数量和质量。

在蟹苗培育过程中,有很多影响蟹苗成活率和质量的因素:比如青苔、蝌蚪、水体昆虫、水体矿物营养缺乏及有毒有害物质超标,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蟹苗在培育过程中出现死亡现象,导致蟹苗产量低,品质差。

为提高育苗成功率和成活率,在日常育苗过程中,应提前做好池塘相应管理工作:

1、 放苗前20天左右用生石灰每亩100-150公斤清塘(视水位深浅而定),放苗前7天左右开始解毒(解毒保水素6亩水体);

2、 放苗前5天使用阿维菌素全池普杀一遍,杀灭水中的大型虫体;

3、 放苗前3天左右肥水培藻(生肽肥水膏+生物肥水素+赛伏活菌)每组使用10亩水体,确保肥水下塘,培育可口浮游动物和藻类,为大眼幼体提供可口天然饵料,同时保持水体适当透明度,控制青苔生长;

4、 放苗前一天,使用碧水解毒安4亩水体,解毒并稳定水质;

5、 放苗当天,使用抗应激产品(水产专用VC+体康素);

6、 放苗第二、三天,全池使用水产专用VC+应激钙宝+体康素,同时建议使用微生态制剂如四联噬菌净等进行消毒,其成份为高浓度多种噬弧菌,安全无刺激,对常见致病弧菌有极强的杀灭效果;

7、放苗后根据池塘水质情况及时补充肥料(生物肥水素8亩/袋),持续为藻类提供营养,培育藻类同时保持适度透明度,发现池塘有青苔生长及时捞出,泼洒(纳米黑晶颗粒)抑制青苔。

8、往年出现青苔的池塘,可以在清塘前泼洒青苔药物,杀灭青苔孢子。

总之,苗池青苔控制重在提前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做到可控可防,为蟹苗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确保蟹苗高产量,高品质。

☆养殖技术☆

泥鳅成鱼高效养殖技术

启东市惠萍镇位于长江口北侧、启东市东南角,有15公里长江岸线,在二道堤与长江堤岸之间,水面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池塘养殖“清河积盟泥鳅成鱼高效养殖”条件优势,全镇总水面3.7万亩,其中泥鳅成鱼养殖精养面积230亩,东兴镇村泥鳅养殖场120亩,泯沟普养亩放水花1 万尾1.5万亩,近两年池塘亩产达到750-1000公斤,产值20500元,净利润5000元效益大大高于泯沟养殖,现将我镇养殖泥鳅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清整

1.养殖池准备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土质为壤土或黏土、面积为1-3亩的池塘。池深1.2米,沿池塘四边,距池埂60厘米远处挖深30-40厘米、宽20厘米的沟,用于埋设拦网。网的高度比最高水位高20-30厘米即可。拦网用直径为4-5厘米的竹竿作为支撑,竹竿间距1.5米。拦网的材质为聚乙烯网片,网目在0.5厘米以下。进水口高出水面0.4米以上,用阀门控制水流量,排水口也池塘正常水面持平,且排水口用防逃网罩上。

2.清塘消毒

鳅种放养前15天清塘消毒,用3千克/亩漂白粉或100千克/亩生石灰清塘消毒,第三天施基肥并加水至0.5米深,10天后药效消失后即可放养泥鳅种。

二、鳅种放养

放养规格为300尾/千克左右,放养量为每亩100-300千克;或放养规格为鳅长5厘米以上,放养量为5万-6万尾/亩。鱼种要求大小整齐、行动活泼、体质强壮、无病、无畸形。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鱼种质量、饲料供应、管理水平以及预计产量等进行合理调整。

放养前用10-20克/米3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消毒10分钟,或用3%-4%食盐水消毒,在水温10-15℃时,浸泡15分钟。

三、饲养管理

1.饲料

养殖时除了施肥培育天然饵料外,应投喂配合商品饲料,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0%-36%,粒径2.3毫米。也可以就取材自行配制饲料喂养,常见配方为:50%小麦粉、20%豆饼粉、10%米糠粉、10%鱼粉或蚕蛹粉、7%血粉、3%酵母粉。配合饲料加水捏成团状或块状的黏性料投放在食台上。

2.投饲量

泥鳅性贪食,喜欢夜间觅食,经过食台驯化可改为白天摄食。泥鳅种投放3天后开始少量投饵,饲料以专用配合颗粒饲料为主,配合使用天然饵料,逐步诱食、驯化。当泥鳅对投饵形成条件反射时加大投饵量。泥鳅通常在水温15℃时开始摄食,摄食量为鱼体重的2%,当水温达到20-28℃时,投饵量增至鱼体重的3%-4%。每天投喂3-4次,其中,一天分四次投喂的时间安排在上午6:00、11:00和下午14:00、18:00,投喂量分别占日投饵量的30%、20%、15%、35%,吃完饵料时间超过2小时应减少投喂时。若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也相应减少。当水温下降至6℃以下或上升至34℃以上时,泥鳅便潜入泥中呈不动不食的休眠状态。

3.投饲方法

坚持“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四定原则。将饵料沿池塘一边直接撒于池底,同时每亩池塘配备2-3个食台,便于检查鱼的吃食情况,食台一般设置在离池底5-10厘米处,夏季高温时,要在食台上面搭遮阴棚。膨化颗粒饲料要投放于用竹筐做成的食台内。

4.日常管理

做好巡塘工作。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成鱼养殖期间早巡塘时间是指早晨)。密切注意池水的水色、天气变化和泥鳅的活动、病害情况;及时观察饵料投喂后的摄食状况,并做相应调整。及时捞出残饵和死鳅防止其腐烂,以免败坏水质,传染病害。经常检查进水口、排水口、池壁有无漏洞,防逃网外有无泥鳅外逃,可以采用地笼在网外捕捞的方法。根据捕捞量的多少大体判断漏洞所在位置,以便及时修复。做好巡塘记录。

5.水质管理

养殖池水的好坏对泥鳅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要经常观察水质变化,池水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以20-25厘米为宜,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在2毫克/升以下时,要及时注入新水。夏季高温时,每天加注新水5-10厘米,水温20-25℃时每周换水2次,水温15℃时每周换水1次。定期泼洒浓度为5-10毫克/升的生石灰。经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和微生物脱氮制剂。如发现泥鳅蹿出水面进行肠呼吸时,表明水中氧气不足,此时应立刻加注新水,并开增氧机进行增氧。

6.疾病预防

泥鳅的适应能力很强,只要管理得当,避免鱼体的机械损伤,一般很少发病。通过水质调控措施,形成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泥鳅就会抵抗力强、生长旺盛。

泥鳅病害的预防常采取以下措施:要经常消毒,抓好“三消”,即池塘消毒、鱼体消毒、饵台和工具消毒,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到无病先防,有病及时治疗。严禁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要保持良好的水域环境。经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或根据水质情况,对水体进行消毒。尽量做到不用药或少用药,避免造成药物残留。若发现病、死的泥鳅应及时捞出,并认真检查,准确诊断,科学用药,及时治疗,一定要用低毒、高效、安全、环保、无公害的渔药,确保鱼类健康养殖。

每月全池泼洒0.5/米3聚维酮碘2次进行病害预防,每月用驱虫散(中草药)预防原生动物疾病1次。

四、捕捞收获

进入9月中下旬,商品鳅已达上市规格,即可根据市场行情和需求,适时捕捞,进行销售,以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当水温下降到15℃时,要抓紧时间起捕上市或暂养,一般可以先用地拖网在泥鳅池中反复拖拉,可起捕一半以上,剩余的用地笼网结合水流刺激进特诱捕。

启东市渔业技术推广站

☆病害防治☆

鲫鱼指环虫的防治

5月25日,如皋市搬经镇芹界村的一个养殖户提着鲫鱼来该市水产站找技术人员帮忙看鱼病。据养殖户反映,近期鱼不摄食,浮游水面。鱼外观体色暗淡,体表完好,鳃丝呈暗红色,黏液较多,经镜检,发现鳃上寄生着大量的指环虫,一个镜头下就有10多个,寄生指环虫十分严重。技术人员建议他杀虫、换水、杀菌轮流进行,帮他分析原因,该户搞垂钓,所养鱼类均购买自外地,虫源从外购鱼中带来,加之长期不清塘,致使水中指环虫原虫和虫卵大量繁殖。

指环虫病为常见多发病,主要靠虫卵及幼虫传播,多流行于春末夏初,适宜温度为20—25℃。指环虫广泛寄生于鱼类的鳃,感染率高,大量寄生可引起苗种的大批死亡,指环虫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危害各种淡水鱼。对鲢、鳙、草鱼、鲫鱼危害较大。

防治方法:

1、杀虫,24h换水1/5,杀菌;

2、七天后再次杀虫,24h换水1/5,杀菌;

3、若发现有原虫感染的,用甲苯咪唑溶液(10%)每亩1米水深用100g,有很好杀虫效果。或者用硫酸铜0.25kg、硫酸亚铁0.1kg和10%的敌百虫100g混合剂也有很好杀虫效果。

杀虫后第二天用10%聚维酮碘,每亩1米水深250g消毒,内服大蒜素和维生素C来提高鱼体抵抗力。

如皋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淡水鱼出血病已发生防治方法须得当

从海安县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鱼病门诊获悉,目前发现部分塘口养殖鱼类已有出血病的发生与流行现象,病死率呈上升趋势,病死品种中鲫鱼、鲢鱼的占比较大,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出血病的预防与控制。

1、稳定水质。勤注新水,确保水位适宜与稳定,目前有效养殖水位应不低于1.2米。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如菌克27、强效EM、复合芽孢杆菌、益生肥能等,降低池水有毒有害物质量,稳定藻相。

2、精养细喂。保证投喂饲料优质、大小适口,投喂量掌握在鱼八成饱为宜。

3、慎用药物。发现虫害,可全池泼洒速效灭虫灵、纤虫净等温和性杀虫药,消毒剂可选用溴氯海因、菌毒双杀等刺激性小、无杀藻功能的药物。如配合施用具有消毒作用的改底药物,如底安康等,同时内服药饵1-2疗程,预防与控制出血病的效果会更理想。建议投喂药饵加强防范:每50公斤料混药:(一)败血宁500克、FRC200克;(二)顽病灵500克、鱼血康250克。预防用药连喂3-5天,治疗用药连喂5-7天,或直至痊愈。